武漢蝶琛科技有限公司
電話:13871214132 027-84671812
郵箱:3175227@qq.com
網址:www.merymoon.com
地址:武漢市漢陽區龍陽時代廣場A座1205室
|
人到中年被辭退,是公司太薄情,還是你無處安放的中年職場 人到中年,是個上有老下有小,每天一睜眼房貸、車貸、學費、養老費就鋪面而來的尷尬年齡。工作了十多年,少了年輕時的沖勁與學習能力,職場天花板基本觸碰到頂了,難免也滋生出職場老油條的心態,薪酬與崗位產出逐漸失衡,成為各大企業讓人頭疼的中年“夾心層”。 于是,占據大量人力資產卻無法創造更多貢獻的中年職場人,淪為公司“換血”時第一批挨刀子的人。職場中年人競爭力下滑是不爭的事實,有些企業在招聘時隱性要求求職者年齡須在35歲以下;知名企業員工平均年齡逐年下降(亞馬遜員工平均31歲,谷歌員工均齡30歲,臉書員工均齡28歲)。有人笑談,升職加薪沒自己,降薪裁員卻準有份兒,無論大小企業,針對中年人的隱性“歧視”早就見怪不怪了。 曾任某知名外企中國區財務總監的Amy,畢業于英國Top 5金融學院,擁有CPA等證書。但在35歲前夕也遭遇了自己的職場危機,因為公司突然被國外巨頭收購,部門被迫解散。35歲的Amy選擇再次求職,但是,多年來習慣了外企規范化的財務流程,再次找工作時,她很難適應國內民營企業、互聯網公司松散、不規范的財務流程。而對于Amy這樣高精高專的人才,小公司也很難提供薪酬、職級相對應的崗位。 Amy的35歲,從春風得意變得不知所措。 職場危機?是公司薄情?還是你不夠努力? “人生的不幸,就是無法清晰認識自己! 很多人在面臨公司裁員時,第一反應總是公司抱怨不念舊情。而不是思考:“為什么是我?” 為什么是你?為什么公司那么多人,不是辭退別人,而是你? 很多人在公司待久了,容易產生這樣的認知:“我在公司的工齡有多長,公司就應該給我怎樣的條件! 真正在具有薪酬競爭力的人,思考的反而是:“我要創造多少價值才能讓公司愿意給我以匹配的薪酬?” 一個未來能給公司創造100萬收入,薪水只要10萬的員工。 或一個在公司待了10年,保持每年創造50萬收入,薪水要求15萬的員工。 如果你是老板,你怎么選?答案顯而易見。 職場中,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人免不了成為第一批被淘汰的人。早在2016年,包括德勤等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相繼推出財務機器人,宣布將人工智能引入會計、稅務、審計等工作,替代核對類、收集類等重復性高、技能要求低的工作,降低人力支出,提高效率。 相對的,在職場上,只有具備無可替代的核心能力的員工,才不會成為裁員的候選人。說到底,大企業也好,小公司也罷,裁員的目的不過是為了降低人力支出,清退工資高、產能低的老員工。如果能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,為公司創造出遠大于自身酬勞的價值,又怎么會被公司遣散呢? 保持正念,保持核心競爭力 其實,裁員潮是每個時代都會經歷的痛,90年代的國企下崗潮,讓原本擁有“鐵飯碗”的工人崗位突然就步入了失業大軍的行列。因此,在任何時代,只有掌握核心競爭力,保持正念,才能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。 曾經有一位前輩,經歷過20多年職場沉浮,即使已經身居公司高層,依然時刻保持學習狀態,從不抱怨公司的任何改變。在一次新員工迎新大會上,他曾告誡:一定要有專業傍身。人脈、地位、風口隨時說變就變,一旦顛覆,過往的一切都將失去。但是業務尖子,是從來都不愁出路的。 時代浪潮從來不可逆轉,要記住,拋棄你的從來只是時代,而不是公司。 即使真的因為不可控的因素被公司辭退,擁有核心能力的人也依然能在職場繼續找到自己的居身之所。 近期,就有一個神秘的金先生引起了財務圈的熱議。 從他的求職信上可以看到,他擁有10多年的財務管理經驗,圍繞財務管理的核心能力,他還掌握進銷存管理、經營分析、客戶營銷等技能,涉獵零售批發、制造業等多個行業,能針對不同行業的屬性提供解決方案,擁有的項目經驗及成果也很豐富。 |